今天给各位分享co浓度不超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co浓度不超过多少可以连续工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煤矿井下各种气体含量规定
1、在有害气体浓度方面,一氧化碳(CO)的含量不得超过0.0024%,二氧化氮(NO2)的含量不得超过0.00025%,二氧化硫(SO2)的含量不得超过0.0005%,硫化氢(H2S)的含量不得超过0.00066%,氨(NH3)的含量不得超过0.004%。这些气体在煤矿环境中普遍存在,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2、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0.0024%;二氧化氮浓度不得超过0.00025%;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0.0005%;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0.00066%;氨气不得超过0.004%。
3、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如甲烷、一氧化碳等,在空气中,甲烷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为5% ~15%,氢气的爆炸极限4%-70%左右,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为15%—74%。;窒息或有毒气体的浓度都有标准,如人体耐受二氧化碳浓度的极限为55%。
4、一)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二)有害气体的浓度不超过表1规定。
矿山井下有毒气体的标准是多少?
1、井下有毒气体指井下由煤岩体涌出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体的通称。生产中常遇到的有害气体有:沼气、二氧化碳、氢气。氢气无色、无味、无毒,氢气能自燃,其点燃温度比沼气低100-200℃。一氧化碳。
2、沼气(CH4):沼气是煤矿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叫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它比空气轻常聚集在巷道上方,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氧含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爆炸浓度一般为5%~16%。《规程》中对沼气容许浓度因在井下各点不同,后面详述。
3、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在由煤(岩)体涌出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体的统称,生产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氢气等。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4、井下可能存在的主要有害、有毒气体包括甲烷(CH4)、一氧化碳(CO)、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氨(NH3)以及二氧化碳(CO2)。根据规程,井下的通风要求如下:- 井下进风:没有具体的瓦斯浓度限值,但应确保无瓦斯存在。
5、综合法结合柴油机实际情况,组成合适的净化控制系统,全面降低柴油机排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其次,通风排除是控制矿山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保持矿山通风系统的完善是治理有毒有害气体的首要措施。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将有害气体排出,维持工作环境的空气清新。
国家规定煤气区作业煤气浓度允许值
1、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燃油、燃气锅炉的基准含氧量为5%。把烟道掀开。煤气的聚集是由于引风机停止、烟道抽力不足引起的。引风机启动前,烟道中氧含量小于1,一旦引风机启动后,高负压从外界吸入大量空气形成爆炸气体混合物。
2、我国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物分级的原则,二氧化硫可为Ⅵ级,属于轻度危害。 3高温危害 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
3、在极高浓度下,中毒的反应速度更快,症状更严重,甚至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导致死亡。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应限制在含有一定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中工作的时长。具体来说,在进行工作时,两次作业之间必须至少间隔2小时。同时,允许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一氧化碳浓度应保持在30毫克/米以下。
4、以保护大气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法律依据】:《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第二十条 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
5、当放散管直径小于或等于150mm时,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厂房顶面、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5m以上。
6、相对分子质量为201,密度3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
为防止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生产环境中CO的浓度不应超过
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包括: 立即终止CO吸入,打开窗户通风,迅速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之处,确保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重症患者应平卧,解开衣领,放松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意识不清者应侧卧,避免呕吐物窒息。
此外,煤气自杀或他杀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一个原因。一氧化碳的特性及影响: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其密度为0.967。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5%时,存在爆炸风险。人体吸入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1%时,便有急性中毒的风险。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高于氧气,约为240倍。
已发生昏迷的病人,应注意与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安眠药等其他急性中毒所致昏迷相区别。预防 (1)加强预防CO中毒的宣传。(2)生活用煤炉应有烟囱,结构严密,防止漏气,室内通风良好。(3)在能产生CO的生产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对生产环境定期安全检查。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最常见的急性职业中毒类型,并且是导致意外生活性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一氧化碳的毒性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根据我国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
青海省职业病防治院的研究指出,高原低氧环境会增加一氧化碳(CO)的毒性,对接触CO的人群造成更严重的中毒。建议高原地区的CO卫生标准为:海拔2000至3500米时,CO浓度不应超过20mg/m;海拔3500至4500米时,不应超过15mg/m。在此浓度下,血红蛋白与CO结合的比例不应超过5%。
co浓度不超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co浓度不超过多少可以连续工作、co浓度不超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