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备教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备教案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初中化学复习教案
- 2、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 3、初中化学制取氧气的重点内容
- 4、初中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 5、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 6、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以氧气的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为主线将本章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2.本章列入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共十四个,约占全书概念的1/5,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2、知识体系整合与归纳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在化学与生活的复习中需要巩固以下知识 仔细看屏幕打出的知识体系整合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加深记忆 通过展示知识体系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学会归纳复习。
3、活动三: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pt展示如下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反应,让学尝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所写方程式,系统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544”。
4、初三下册化学教案篇1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其中H2O2表示过氧化氢,H2O表示水,O2表示氧气。此反应中生成的氧气质量为0.8g,这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在进行此反应时,需要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包括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采用固固加热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这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 KClO →[MnO] 加热 → 2 KCl + 3 O。另一种方法是加热高锰酸钾,同样采用固固加热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分别如下: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置:采用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方法:用排水法收集。化学原理:$2 KClO_3overset{Delta}{=} 2 KCl + 3 O_2 uparrow$加热高锰酸钾:装置:同样采用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方法:同样可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解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因为原料易得,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操作。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的重点内容
1、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的方法包括高锰酸钾、氯酸钾和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反应需加热,而过氧化氢的分解则无需加热。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例如,采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时,通常使用固体与固体的加热反应;而使用过氧化氢时,则采用固体与液体的反应。
2、“点”、“收”、“离”、“熄”七个字概括,即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若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则需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收集气体、检验气体、验满和存放。
3、本节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检验方法三个知识点。知识的特点是较强的操作性和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学习本知识时要结合实验操作来记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或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4、实验室制氧是化学学习重点,中考实验题常涉及氧气性质和用途,实验题与计算题侧重实验室制氧法。工业制氧方法有液化空气法和膜分离技术,前者利用空气各成分沸点差异实现分离。氧气是中考重点考察内容,选择题、填空题关注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题与计算题重点考察实验室制氧法。
5、气体制取设计包括装置组装、检验气密性、净化、干燥、收集与验证气体性质等步骤。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根据反应物状态与条件,采用相应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利用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初中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6、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但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只能用于实验室中。工业生产则需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初中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1、初中制取氧气有三种基本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法、加热氯酸钾法和分解过氧化氢法。加热高锰酸钾法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然后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试管内的固体药品完全反应后,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收集气体。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分别如下: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置:采用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方法:用排水法收集。化学原理:$2 KClO_3overset{Delta}{=} 2 KCl + 3 O_2 uparrow$加热高锰酸钾:装置:同样采用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方法:同样可用排水法收集。
3、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三种较为常见:首先是高锰酸钾法,其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在这个方法中,高锰酸钾作为反应物,是一种固体粉末。实验时,将高锰酸钾固体粉末置于大试管中,用带有棉花的导气管塞紧,加热即可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1、初三化学三个制氧方程式如下: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条件:MnO加热)。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加热)。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H2O=2H2O+O2↑(条件:二氧化锰)。
2、初中化学课程中,学习了多种气体的制取方法,其中最基础的是通过水电解来产生氧气和氢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2HO(液态) → 2H(气态) + O(气态)。这里,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典型的电解反应。
3、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过氧化氢,采用固液型装置,同样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 HO → MnO → 2 HO + O。以上方法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式。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以及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等。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氧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刚开始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试管内受热膨胀的空气(不纯),所以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此时空气已排完、放出的是连续产生的氧气)再收集气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其中H2O2表示过氧化氢,H2O表示水,O2表示氧气。此反应中生成的氧气质量为0.8g,这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在进行此反应时,需要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解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因为原料易得,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操作。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包括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采用固固加热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这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 KClO →[MnO] 加热 → 2 KCl + 3 O。另一种方法是加热高锰酸钾,同样采用固固加热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
初三化学三个制氧方程式如下: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条件:MnO加热)。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加热)。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H2O=2H2O+O2↑(条件:二氧化锰)。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关于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备教案和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备教案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