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动火作业设备氧含量标准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动火作业氧气含量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动火作业基本要求
1、动火作业基本要求: 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并在受限空间、高处等特殊场所动火时,满足额外的安全要求。在签发《作业证》之前,要到现场核实动火作业的等级是否合规,确认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监护人员是否完备。 动火作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控火源。
2、【正确选项】:关于动火作业的基本要求,正确的叙述包括: 动火期间,距离动火点30米以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 动火期间,距离动火点15米以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 在动火点10米范围内以及动火点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3、动火作业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并严格按照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从事焊割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焊工证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即IC卡。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操作人员必须对现场安全进行确认,并明确高温熔渣、火星及其他火种可能喷溅的区域。
4、动火期间距动火点 30m 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距动火点 15m 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在动火点10m 范围内及动火点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在铁路沿线(25m 以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遇装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5、动火作业基本要求如下: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简称《作业证》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须满足相关要求。签发《作业证》前,应到现场检查动火作业等级是否符合规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监护人员是否到位。
6、动火作业易燃易爆场所中GB 5001GB50160、GB50074中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乙类区域的场所。在化学品生产单位生产检修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动火作业。如果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就可能发生灼烫、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
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间隔一般不超过多少分钟
1、min(正确答案)45min 无限制 答案解析:《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第1条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间隔一般不超过30min,如现场条件不允许,间隔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min。
2、在设备外部动火,应在不小于 10m 范围内进行动火分析;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 30 min ,如现场条件不允许,时间间隔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 60 min;若作业中断时间超过1h,需要继续动火,应再次进行动火分析。
3、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间隔一般不超过30分钟,如现场条件不允许,间隔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分钟;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分钟,应重新分析,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动火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应随时进行监测;遇节日、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4、动火分析与动火间隔一般不超过30min。动火分析是指动火现场周围环境及动火设备的易燃气体分析。动火分析不宜过早,一般应在动火前的半小时内进行。如果动火作业间断半小时以上,就应重新分析。
5、动火分析与动火间隔一般不应超过30分钟。动火分析是对设备和管道中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这是因为在化工企业等环境中,设备和管道内可能残留有易燃易爆的气体或蒸汽,如果不进行检测和分析,直接进行动火作业,很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严重事故。
6、请问你是想问“动火作业中断超过60分钟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吗?其应重新进行气体分析。时间要求:动火分析与作业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30分钟;特级、一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分钟;二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分钟,应重新进行气体分析。
动火作业安全距离如何保证?
1、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具体原因如下:安全距离:为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防止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距动火点30米的范围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特性:可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动火点与气瓶的安全距离是:乙炔瓶、氧气瓶与动火点之间的间距为10米。以下是关于动火作业安全距离的一些补充信息:乙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间距:为确保安全,乙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在5米以上,以防止气体混合引发爆炸。
3、动火工作管理需谨慎,固定动火区应设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远离易燃、易爆区域,确保至少30米的安全距离。室内固定动火区须以实体防火墙与外界隔开,门窗应向外开启,确保道路畅通。在生产过程中,可燃气体不得扩散至固定动火区内,区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需配备消防器材。
4、在进行动火作业时,确保火源与危险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至关重要。依据GB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具体要求包括:对于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仓库,其与施工现场的距离必须保持在15米以上,这是为了防止火灾蔓延的风险。
动火作业分析要求有哪些内容
被测的气体 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时,被测气体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 其被测浓度小于等于0。5%;当被测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 被测浓度小于等于0。 2%。3) 动火分析合格后,动火作业须经动火审批的安全主管负责人 签字后方可实施。
动火作业的要求如下:动火作业必须办理《 动火作业许可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应执行进设备内和高处作业的相关规定,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水封等,应检查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答案】: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标准要求,动火分析的合格标准如下:a)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b)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可燃物含量合格标准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
可燃物在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4%时,通常不能燃烧。 窒息灭火法的原理是隔绝燃烧物的空气供给,方法包括使用沙土、水泥等覆盖燃烧物。 灭火时,可采用喷洒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或使用水蒸气、氮气等惰性气体。 另外,密闭起火区域或使用不燃气体喷洒燃烧物也是一种有效的窒息灭火方法。
动火作业氧含量不得超过多少如下:动火作业含氧量不超过21%。每种气体不一样,要保证在闪点和爆炸下限之下。闪点是指可燃气体挥发出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发火灾事故的危险性越大。如常见的VOCs类汽油、苯、酒精等闪点在28以下,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关于动火作业设备氧含量标准为和动火作业氧气含量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