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红外光谱仪波数对应波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红外光谱仪波数对应波长是多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红外特征区波数
中红外特征区波数是5μm至25μm。说明: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约为0.75到1000m,一般换算为波数。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到5m)中红外光区(5到25m);远红外光区(25到1000m)。
中红外区的特征区的波数范围是:5μm至25μm。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约为 0.75 ~ 1000m,一般换算为波数。
在红外光谱中,通常把波数在4000~1500cm-1之间的区域称为中红外区。红外光谱的分区 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5μm)、中红外区(5~25μm)和远红外区(25~1000μm)。
红外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1、不同点:1)吸收的波长不一样。红外吸收光谱法中,样品吸收的是红外波段的电磁辐射;紫外可见光谱法中,样品吸收的是紫外-可见波段的电磁辐射。2)仪器原理有区别。
2、红外 (IR) 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均使用电磁辐射研究分子。红外光谱法使用的波长更长、能量更低,通常为 4000–400 cm-1 (2500–25000 nm),但也可拓展至 7000–350 cm-1 (1400–28000 nm)。UV-Vis 光谱法使用的波长范围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通常为 190–900 nm。
3、吸收的波长不一样。红外吸收光谱法中,样品吸收的是红外波段的电磁辐射;紫外可见光谱法中,样品吸收的是紫外-可见波段的电磁辐射。仪器原理有区别。
中红外区的特征区的波数范围为
cm-1 红外常用波数,光谱学中波长单位。波数:为波长λ的倒数,即1cm中所含波的个数。如: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000~400 cm-1。
在3~50μm的红外光谱图中,根据吸收峰的来源,可以分为特征频率区(3~7μm)和指纹区(7~50μm)。特征频率区的吸收峰主要由基团的伸缩振动产生,虽然峰数较少,但特征明显,是鉴定官能团的重要工具,如羰基化合物在9μm附近通常有一个强吸收峰,这有助于确定分子中含有羰基。
通常将红外波谱区分为近红外(near-infrared),中红外(middle-infrared)和远红外(far-infrared)。
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而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段电磁波。
红外光谱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揭示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详细信息。它通过检测物质对不同频率红外光的吸收来实现这一点。红外光谱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特异性,能够帮助科学家们识别和表征各种化学物种,如有机化合物、无机盐和矿物等。在解读红外光谱时,理解不同区域的含义至关重要。
红外光谱仪波数对应波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红外光谱仪波数对应波长是多少、红外光谱仪波数对应波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