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含氧量对燃烧的影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含氧量对燃烧的影响实验报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燃气中自身含氧量高,对燃烧有什么影响
- 2、一般能造成燃烧中止的氧气含量
- 3、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 4、物质如果要进行燃烧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 5、含氧量在%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发出显光的火焰
- 6、用声波灭火的原理和可行性
燃气中自身含氧量高,对燃烧有什么影响
1、除了燃料之外,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会影响燃烧。一般来说,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1%左右。如果空气中的含氧量过低,就会导致燃烧不完全。例如,在高海拔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较低,就会导致火力发电厂的燃烧效率降低。
2、煤气爆炸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燃气中含氧量过高,或煤气系统进入空气以及煤气外泄与空气混合等原因引起。煤气爆炸事故多发生在煤气发生、净化、使用和贮存系统中。
3、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降低排烟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方面。在富氧燃烧下,烟气量减少,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热效率显著提升。新设计的富氧燃烧锅炉烟气量大幅减少,受热面布置更加优化,减少了锅炉设备的钢材使用量。
4、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必须保持适当的含氧量。如果含氧量过高,可能会导致燃烧不充分,从而降低热效率;而含氧量过低,则可能引发燃烧不完全,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合理控制烟气中的含氧量对于提高锅炉效率、保证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能造成燃烧中止的氧气含量
一般能造成燃烧中止的氧气含量是12%。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这是适合大部分燃烧过程的氧气浓度。当氧气含量下降到12%以下时,燃烧会变得困难,火焰会变弱或熄灭。然而,不同的物质或条件下,燃烧的中止氧气含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答案】:C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其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窒息而灭火。一般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一35%时,燃烧中止。
干粉灭火剂以化学抑制作用为主要灭火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器在氧气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35%时,可使燃烧中止。适用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气、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初起火灾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答案】:C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液态二氧化碳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一种灭火器具,其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窒息而灭火。一般当氧气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35%时,燃烧中止。1kg二氧化碳液体,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L左右气体,这些足以使1m3空间范围内火焰熄灭。
一般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35%时,燃烧中止。1kg的二氧化碳液体,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L 左右的气体,这些足以使,lm2 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可燃物质在没有空气或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4%的条件下是不能燃烧的。所谓窒息法,就是隔断燃烧物的空气供给。应用: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
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空气中氧气含量越高与燃烧燃烧产生的温度也越高,因为氧气含量高燃烧能力提高,因此以上就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一般温度在23度时人会感觉最舒服,而不是20度以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含氧量和温度没关。只是锅炉燃烧时,除了周围的温度上升,更主要的是锅炉燃烧时,周围的氧气会产生助燃,而使氧气分子在助燃过程中大量减员。即锅炉附近氧气减少,不是温度高低而为,而是锅炉燃烧而为。
当这些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和氧气的作用时,它们会开始燃烧。其次,氧气是燃烧反应中的第二个要素。氧气是大多数燃烧反应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21%。当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它们会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能量。足够的温度是燃烧反应中的第三个要素。
内在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是影响自燃着火温度的重要内在因素。不同种类的物质燃烧现象各异。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火焰,而细铁丝在空气中则不会燃烧。(2)外部因素:- 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反应越激烈。
氧气是支持物质燃烧必不可少的气体。正常空气中含氧量约为21%,稍高或稍低都会影响燃烧的效果。一般来说,氧气供应越充足,燃烧越充分,产生的能量也就越大。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后开始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其引燃温度也不同。
物质如果要进行燃烧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1、物质进行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引燃温度。燃料 燃料是物质燃烧产生热能和光能的源头,如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同的燃料所能产生的热值和火焰温度也不同,直接影响到燃烧的效果。氧气 氧气是支持物质燃烧必不可少的气体。
2、物质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如下:可燃物:这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可燃物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例如木材、天然气和石油都是可燃物。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这是燃烧的第二个必要条件。一定温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也就是着火点,这是燃烧的第三个必要条件。
3、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有一定温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点火源)。
4、具备燃烧的条件有三个: 燃料 燃料是支持燃烧反应的物质,必须要有一个可供燃烧的物质存在。燃料可以是木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氧气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的气体,是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5、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具体如下:第一,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需要具备能够发生燃烧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在燃烧时能够释放出能量,并且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第二,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可燃物必须达到其燃点,即着火点,才能开始燃烧。
含氧量在%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发出显光的火焰
1、一般而言,若可燃物的含氧量在50%以上,燃烧时火焰不显光;低于50%,火焰显光。碳含量也是燃烧时是否显光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含碳量在6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显光,并且伴随产生大量的熏烟痕迹。
2、如果将可燃物的组成与它的火焰特征比较,可以发现含氧量达50%以上的可燃物,燃烧时成不显光的火焰;含氧量在50%以下的物质燃烧时,生成显光的火焰;含碳量在60%以上的可燃物燃烧时则生成显光而又带有大量熏烟的火焰。有机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亮度或颜色主要取决于物质中氧和碳的含量。
3、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及含碳量也有关。含氧量达到5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火焰几乎无光。含氧量在50%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发黄光)的火焰;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60%以上,则发出显光,并且带有大量黑烟。
4、将可燃物的组成与火焰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不同含氧量的可燃物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火焰类型。当可燃物中含氧量达到50%以上时,燃烧产生的火焰通常是不显光的;而含氧量在50%以下的物质燃烧时,则会产生显光的火焰。当可燃物中含碳量达到60%以上时,燃烧产生的火焰不仅显光,还会带有大量烟雾。
5、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等。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物质才能燃烧。
用声波灭火的原理和可行性
1、原理:声音在空气中以纵波的形式传播,由此会改变介质疏密程度。如果认为某片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在某一频率声波的影响下,该区域中氧气也会呈现疏密分布,含氧量稀薄的部分,则不便于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燃烧现象。
2、用声波灭火的原理是声音改变空气介质疏密程度影响含氧量,从而抑制燃烧;声波灭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原理: 声波改变介质疏密:声音在空气中以纵波形式传播,会改变介质的疏密程度。当特定频率的声波作用于空气时,会使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呈现疏密分布。
3、声波灭火器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推开,从而让火源无法进一步获得氧气。从未来来看,该技术既没有化学物质没有无水,可以说是相对无损。发明者2015年,两名工程学本科生Seth Robertson和Viet Tran为他们在乔治·梅森大学的高级设计项目开发了一种声波灭火器。
含氧量对燃烧的影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含氧量对燃烧的影响实验报告、含氧量对燃烧的影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