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规定,以及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规定标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有限空间、隧道可燃气、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与其检测仪器
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5%-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5%,应采取通风措施。
可燃气采用爆炸下限LEL为单位进行检测,一般高于25%LEL即危险。以采用进口高精度气体传感器的ERUN-PG71S4便携式泵吸型四合一气体报警仪为例,该仪器能同时检测并显示管道中或受限空间、大气环境中的氧气O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可燃气体Ex.的浓度值并超标报警。
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15~25为合格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小时。受限空间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至少每隔4小时复测一次,如有一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以下四种气体:可燃气体(LEL)、氧气(O2)、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因为这四种气体是我们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常见的产生的气体,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有着的影响。四核一气体检测仪根据不同的气体配备不同的气体传感器,维护方便,适用于可燃气体泄漏情况。
同时能检测多中气体浓度的功能,以检测不同空间分布的危险气体,包括无机气体和有机气体;能监控含氧浓度功能,防止缺氧或富氧;气体检测仪外观必需小巧,方便操作及读数,不影响工人正常工作。
在有限空间外进行气体检测有两种不同的气体检测,一是泵吸式仪器、二是扩散式。泵吸式仪器,可以接上采样管对空间内各个区域进行检测;扩散式仪器仅仅检测那些环绕在仪器周围的气体,也就是人员呼入的空气,而此时泵吸式就可能无法反应呼吸区域的实际情况。
请问如何对矿山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对于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包括矿井通风、瓦斯、粉尘,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气、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矿灯、钢丝绳,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问题三:职业性危害因素所致职业危害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 职业性危害因素所致职业危害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又与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浓度(强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答案】:B、C、D、E 教材页码P361-362 井下风量、风质、风速和作业环境的气候,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矿山企业对地面、井下产生粉尘的作业,应当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控制粉尘危害。井下风动凿岩,禁止干打眼。
②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温度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矿山井下有毒气体的标准是多少?
矿山井下气体检测标准应测定井下的空气含氧量和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还应符合表3的规定。气体检测人员必须经专项技术培训,具备检测设备操作能力。
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0024%。在矿山工作中,特别是井下作业环境中,一氧化碳(CO)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极具危害性。井下一氧化碳浓度的超标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各国矿业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普遍规定了井下一氧化碳浓度的限制,以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煤矿井下,可燃气体如甲烷和一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存在爆炸风险。甲烷的爆炸范围在空气中为5%至15%,而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介于15%至74%之间。 此外,煤矿井下还应注意窒息性或有毒气体的浓度标准。例如,二氧化碳的浓度极限对人类而言为55%。
一氧化碳CO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4%,二氧化氮NO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25%,二氧化硫SO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5%,氨气NH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4%,硫化氢HS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66%。
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为15%—74%。;窒息或有毒气体的浓度都有标准,如人体耐受二氧化碳浓度的极限为55%。 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3%~0.04%,国家规定公共场所二氧化碳浓度的卫生标准是0.1%;CO毒性很大,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不会有明显中毒症状,但超过就会中毒,严重会死亡。
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即24ppm)对人体有伤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煤矿井下,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时,就可能对井下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关于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规定和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规定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