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青百科

井下一氧化碳来源(井下一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井下一氧化碳来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井下一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煤矿井下危险源可分为三大类

煤矿井下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1)、危险物质 (1)瓦斯 。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老空区、底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采掘机械切割部附近、报废和临时停工的独头巷道内及采空区边界等处的瓦斯易积聚,作为重大危险源。

煤矿井下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危险物质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中,危险物质包括瓦斯、煤与瓦斯突出、顺槽自然发火煤层、水、一氧化碳、炸药和雷管等。

井下一氧化碳来源(井下一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顺槽、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煤层:这些区域的自然发火现象可能导致火灾,构成危险。- 水:矿井内积水可能引起淹井事故。- 一氧化碳: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炸药、雷管:这些爆炸物品若管理不当,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瓦斯:积聚的瓦斯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煤尘:煤尘爆炸同样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顶板:顶板事故,如冒顶、片帮等,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 机器:矿井内的机械设备可能因故障或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电:电气设备可能因漏电、短路等原因引发火灾或电击事故。

瓦斯 煤矿中最突出的一类危险源即为瓦斯。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如矿井内部通风系统不佳,可能会导致瓦斯积累至爆炸极限。这种爆炸会给井下作业带来巨大危险,并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矿井内部的通风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矿井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有哪些?

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二氧化氮,这种气体主要来源于井下放炮工作。

井下一氧化碳来源(井下一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矿井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一氧化碳(CO):这种气体无色无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人体对氧气的吸收,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硫化氢(H2S):具有强烈的臭鸡蛋味,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害,高浓度时可导致立即死亡。

矿井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甲烷(沼气,CH)、氮气(N)、硫化氢(HS)、二氧化氮(NO)等。

矿井空气中含有的有害气体是指矿内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氨等及爆炸性气体:如沼气(甲烷)、氢气和甲烷同系物(乙烷、丙烷等)。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相对密度为59,易溶于水。

一氧化碳在煤矿井下赋存规律

赋存于褶皱、裂隙中。正常开采条件下,煤层采动时赋存于褶皱、裂隙中的原生CO会被解吸释放一氧化碳在煤矿井下赋存规律是赋存于褶皱、裂隙中。一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01,密度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

\r\n \r\n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确定。\r\n断层煤柱留设一样,都需要依照具体情况分别计算,设计后确定。

地质学知识:煤矿地测人员需要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地质信息,以便判断煤层赋存规律和煤矿开采条件。 地面测量技术:煤矿地测人员需掌握地面测量方法,如使用全站仪、测量仪器进行地面坐标测量、水平垂直角测量、距离测量等。

矿井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有哪些

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二氧化氮,这种气体主要来源于井下放炮工作。

矿井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一氧化碳(CO):这种气体无色无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人体对氧气的吸收,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硫化氢(H2S):具有强烈的臭鸡蛋味,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害,高浓度时可导致立即死亡。

矿井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甲烷(沼气,CH)、氮气(N)、硫化氢(HS)、二氧化氮(NO)等。

矿井空气中含有的有害气体是指矿内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氨等及爆炸性气体:如沼气(甲烷)、氢气和甲烷同系物(乙烷、丙烷等)。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相对密度为59,易溶于水。

在矿井环境中,必须警惕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这些气体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氨气等。其中,甲烷和二氧化碳是可能导致人窒息的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限制人体的氧气吸入,从而引发窒息风险。

矿山井下的安全生产环境面临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其中一氧化碳(CO)是最为常见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但在低浓度时也具有毒性,高浓度时更是致命。它主要来源于矿山设备的燃烧过程,如内燃机和煤的不完全燃烧。

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出口一氧化碳浓度标准多少

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内一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0.0024%,也就是俗称的24个ppm。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采煤工作面的一氧化碳浓度上限被设定为0.0024%,这相当于每百万空气中含有24个一氧化碳分子。当一氧化碳浓度超出这一标准时,情况会变得复杂。首先,需要判断一氧化碳的来源。若是由煤炭自燃引起的,则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比如封闭受影响区域,或者使用适当的灭火设备进行扑灭。

煤矿井下对一氧化碳的浓度最高允许值不能超过0.0024%,也就是24个ppm。

法律分析:煤矿井下对一氧化碳的浓度最高允许值不能超过0.0024%,也就是24个ppm。法律依据:《煤矿安全规程》 第一百三十五条 井下空气成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二)有害气体的浓度不超过表4规定。

井下一氧化碳来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井下一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井下一氧化碳来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