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青百科

煤气区域作业最高允许浓度多少(煤气区域作业环境co空间含量,应低于30毫克立方米)

今天给各位分享煤气区域作业最高允许浓度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煤气区域作业环境co空间含量,应低于30毫克立方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规定煤气区域作业时空气中CO浓度为多少ppm时应停止作业

1、STEL:200 ppm(最多15分钟的暴露时间)NIOSH的标准也设定了较低的暴露限值,因为它考虑到了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2、CO)限值标准的依据,基本定义在3个ppm以内。 考虑到老人、儿童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中国环境卫生部门规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的日平均浓度不得超过1毫克/立方米(0.8ppm); 一次测定最高容许浓度为3毫克/立方米(4ppm)。所以在我国,CO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应是4ppm。

煤气区域作业最高允许浓度多少(煤气区域作业环境co空间含量,应低于30毫克立方米)-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一氧化碳报警值分为高报和低报,对于工业用一氧化碳的检测,按照国家标准的讲,报警设定值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一级报警,报警值设定为30-50ppm;一个是二级报警,报警设定为150-300ppm。

4、煤气二级报警值需根据气体类型和应用场景确定。对于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CO):依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二级报警设定值应≤200%OEL(职业接触限值)或≤10%IDLH(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浓度)。以CO为例,常见量程下二级报警值多为100 - 200ppm(具体需参考设备说明书)。

5、当浓度达到400ppm,成人仅在2小时内便可能感到前额疼痛,若再持续3小时,即有生命危险。在800ppm的空气中,成人暴露45分钟,便可能出现头痛、恶心,2至3小时后可能导致死亡。达到1600ppm时,仅20分钟内便可能引发头痛、恶心,1小时内死亡。数据显示,空气中CO含量超过50ppm,即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

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62页中规定)一氧化碳含量大于50ppm或氧气含量低于15%,应佩戴容气或氧气呼吸器,并设专职监护人员。

煤气区域作业最高允许浓度多少(煤气区域作业环境co空间含量,应低于30毫克立方米)-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煤气区域安全作业措施

1、煤气区域电焊作业,严禁接地线同运行煤气系统相连,以防接地不良打火引起煤气着火。 煤气系统沿途水封上增设的蒸汽加热管路检修,最好在高气完全切断情况下动火,或在保持低蒸汽压力前提下带压氧焊消缺,如应急处理或技术不成熟,蒸汽管路必须按煤气管路有煤气情况处理。

2、明确警示标识。在煤气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煤气危险,防止误入危险区域。作业许可制度。煤气区域作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作业许可制度,确保作业人员的资质和作业过程的合规性。安全操作规范。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煤气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佩戴防护用品、避免在密闭空间操作、禁止吸烟等。 定期检查设备:煤气设备必须定期接受专业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高炉作业预防煤气事故措施有哪些?

1、高炉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如下:高炉突然停风应急预案 立即判断与处理:鼓风机突然停风时,若无恶性灌渣且冷风压力立即回升,可尝试继续送风;否则,需果断休风,防止煤气倒灌鼓风机引发爆炸。休风程序:关混风调节阀,通知热风炉关闭冷风大闸。关闭快速切断阀,停止富氧。通知煤粉喷吹岗位停止喷煤。

煤气区域作业最高允许浓度多少(煤气区域作业环境co空间含量,应低于30毫克立方米)-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炼铁厂煤气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炼铁厂所有煤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煤气泄漏而发生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确保高炉煤气的合理利用,特制定本制度。严格按《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执行。设立煤气防护站,建立健全各项煤气规章制度,切实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3、煤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当煤气与空气混合,煤气中的可燃性气体和空气中的氧进行强烈的氧化反应,达到爆炸阶段时,如果煤气着火发生在密闭容器里,就会因急剧燃烧、体积突然膨胀而造成猛烈爆炸事故,破坏性很大。

4、蒸汽管路必须按煤气管路有煤气情况处理。非煤气系统本体检修而在煤气区域内动火作业,作业前必须用煤气报警器检查运行煤气系统有无泄漏,现场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严禁在运行煤气管路上进行敲扫、锤击等可能产生明火的作业,绝不允许站在运行煤气管路上动电、氧焊作业。

煤气区域作业时间标准要求

允许连续工作时间:在煤气浓度为30--50mg/m(24--40ppm)的情况下,允许连续工作不超过1小时。每次工作后,必须至少有2小时以上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进入设备内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需有人进行监护。

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50mg/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mg/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小时。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00mg/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至20分钟。

允许连续工作时间:备注:30--50mg/m311(24--40ppm)111小时,每次工作的间隔时间至少2小时以上,进入设备内的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并有人监护。

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24ppm,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4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8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16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 min。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煤气危险作业应安排在白天进行,以确保充足的光线和人员警觉性。 每个检修工作点应至少有三人以上同时作业,除非是处理紧急事故。 制定作业计划时,必须详细列出检修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作业步骤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对于存在中毒、火灾、爆炸风险的检修项目,必须制定出可靠的安全预案。

煤气报警器显示50mg/m(40ppm)以上时必须采取强制通风等相应措施,超过250mg/m(200ppm)时,岗位人员必须撤离。防范措施: 煤气系统管路本体及附属配套设施动火,必须采取断煤气、与运行煤气系统有效隔断、蒸汽吹扫、煤气检漏等措施后方可作业。

浅谈燃气事故责任的划分及应如何避免事故

应加强全员安全教育,提升员工对煤气的认知水平,理解煤气中毒的原理,并能够识别煤气危险区域。员工还需掌握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技巧。(2) 在煤气区域进行作业前,煤气作业人员必须检测煤气浓度。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合理进行车间布局,避免职工工作工点被煤气系统包围。在容易发生煤气泄漏的工作区应设置煤气报警装置。(7)企业必须建立煤气救护站,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制定煤气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实施演练。

为了有效的防止户内燃气事故的发生,改变燃气安全管理多注重“事后过程”,缺少预见性的现状,有必要对户内天然气事故的原因、规律、危害进行分析,并找出安全隐患与户内事故的关系。

关于煤气区域作业最高允许浓度多少和煤气区域作业环境co空间含量,应低于30毫克立方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