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溶解氧对应温度理论值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溶解氧温度关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总氮脱除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
1、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2、方法一: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硝化反应,所以硝化细菌利用自身分泌的酶进行硝化反应,是降解氨氮的成本较低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氨氮降解成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但是该方法不能把去除总氮,所以是治标不治本。方法二:厌氧氨氧化,该方法是利用亚硝态氮和氨氮开展氨氧化反应,从而形成氮气到空气中。
3、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 。 生物脱氮法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总氮去除率可达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较经济,因此在国内外运用最多。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低温时效率低[11]。
4、水解酸化池的作用:(1)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2)去除废水中的COD:既然是异养型微生物细菌,那么就必须从环境中汲取养分,所以必定有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
5、生物法机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机理:在污水的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污水中逸出。因而污水的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溶解氧的常用参数
水中DO量与生物数量、有机物数量、水温和水层有关。地表水中DO量为5-10mg/L,海水中可达14mg/L。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的DO量,常用单位为mg/L。BOD反映了水体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总量。
溶解氧的含量还受到水温和水层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地表水体、海水中溶解氧的数量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地表水中溶解氧量为5-10 mg/L,而在有风浪的海域可达14 mg/L。光合作用强烈的水体中,溶解氧可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地下水中溶解氧含量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可能完全无氧。
在正常情况下地表水中溶解氧量为5-10mg/L,在有风浪时,海水中溶解氧可达14 mg/L,在水藻繁生的水体中,由于光合作用使放氧量增加,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地下水中一般溶解氧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
碘量法(Iodometric Method):碘量法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后,氧气与氢氧化锰反应生成锰酸锰。通过加入淀粉作为指示剂,使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可以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该方法准确度高,但耗时较长,操作复杂,且易受有机物等干扰。
手提式溶解氧仪技术参数详解:型号分为经济型Oxi315i、实用型Oxi 330i及全能型Oxi340i。从参数上来看,它们在测量范围上有所差异。经济型Oxi315i的量程为O2:0.00...199; 0.0...90.0mg/l,饱和度:0.0...199%;0-600%;温度:-0...+50.0℃。
范围:5℃~50℃精度:±0.15℃,读数可精确到0.01℃。温度是评估地下水环境状态的重要参数,影响水中物质的溶解度、化学反应速率等。溶解氧:范围:0~50mg/L精度:≤20mg/L时,±0.2mg/L,读数可精确到0.01mg/L;20mg/L时,±0.6mg/L。
溶解氧对应温度理论值是多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溶解氧温度关系、溶解氧对应温度理论值是多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