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太监冯宝,以及太监冯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评价明朝著名太监冯保
- 2、冯保为什么被万历清算
- 3、冯保人物简介
- 4、明朝冯保简介
如何评价明朝著名太监冯保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监、音乐家、书法家。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嘉靖四十五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隆庆六年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
冯保不是一个绝对的忠臣和好人,也不是一个绝对的逆臣和坏人。冯保做过的好事:冯保作为一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他颇识大体,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恶斗不断、内外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张居正政令所至,畅通无阻;全力以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酌中志·卷五》)。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 *** 昭雪了许多冤狱(同前引)。他的政治盟友张居正评价他:“勤诚敏练,早受知于肃祖,(世宗)常听为“大写字”而不名。
冯保,字永停,号双林。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明朝著名改革家,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顾命大臣、司礼监掌印、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
冯保作为明朝著名太监与顾命大臣,结局悲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与皇帝关系紧张:冯保虽然负责照顾万历皇帝的教育和日常起居,但他与太后关系紧密,常常向太后告状,导致万历皇帝非常讨厌他,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例如,万历在年轻时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差点导致万历被废。
引用史书上的一句来说,冯保“亦时引大体”。所以,简单的来看,冯保应该算是一位还算不错的专权大太监。说起来冯保可是不同于明朝以往的弄权太监。首先他算是三朝太监,自嘉靖帝入宫以来,一直到万历帝登上太监的权力巅峰,可算是混的风生水起的一位“太监政治家”。
冯保为什么被万历清算
1、冯保被万历清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长期严厉督管:冯保在担任大太监期间,对万历帝进行了长期的严厉督管。这种持续的严格监督使得万历帝对冯保的态度由亲近转为敬畏,最终演变为怨恨。消除张居正影响:冯保与张居正关系密切,共同执政。
2、《大明王朝》冯保被万历清算是因为长期对万历严厉督管。冯保的败亡是由于他长期对万历严厉督管促使万历对他由亲而敬、由敬而畏、由畏而恨造成,清算冯保是万历消除张居正执政的政治影响,重建万历政治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朝廷政治风向的试探,是清算张居正的过渡和跳板。
3、他在收了巨额贿赂之后,替万历的妹妹永宁公主挑了一个身患痨病的驸马,公主嫁给驸马后不过一个多月,驸马就死了,公主守了活寡不说,至死都还是处女。不过,冯保之所以会被万历秋后算账,并不单单是因为这一件事情而已。而万历妹妹永宁公主的悲剧,也不仅仅是冯保一个人造成的。
4、他利用万历皇帝对冯保的反感,趁机弹劾冯保,最终导致了冯保的倒台。综上所述,冯保的倒台是由于他过度依赖张居正、与万历皇帝关系恶化、贪财和贪名引发众怒以及新内阁首辅的打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没有看清局势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政治策略,最终导致了他的倒台。
5、冯保作为明朝著名太监与顾命大臣,结局悲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与皇帝关系紧张:冯保虽然负责照顾万历皇帝的教育和日常起居,但他与太后关系紧密,常常向太后告状,导致万历皇帝非常讨厌他,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例如,万历在年轻时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差点导致万历被废。
冯保人物简介
1、冯保,原名永亭,号双林,是明朝时期一位来自河北深县的太监,以他的政治才能闻名于世。作为明朝太监中的改革家,他与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结为紧密的政治伙伴。
2、冯保,深州(今河北省深县)出身,早年经历不明,入宫后在嘉靖时期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他晋升为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本应由冯保接任,但穆宗并未选他,而是倾向于陈洪和孟冲。冯保因此对大学士高拱心存怨恨。
3、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 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御马监。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兼总内外,权倾一时。
4、明朝太监冯保,原名冯保,字永亭,号双林,出身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他的宦途始于嘉靖年间,后来在隆庆初年掌控了东厂和御马监,对万历皇帝的登基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曾在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大明政权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明朝冯保简介
1、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监、音乐家、书法家。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嘉靖四十五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隆庆六年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
2、冯保,原名永亭,号双林,是明朝时期一位来自河北深县的太监,以他的政治才能闻名于世。作为明朝太监中的改革家,他与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结为紧密的政治伙伴。
3、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 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御马监。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兼总内外,权倾一时。
4、冯保,字永亭,号双林,出生于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是明代的著名太监。冯保在嘉靖年间入宫,历经隆庆、万历两朝,历任东厂提督、御马监掌印、司礼秉笔太监及司礼监掌印太监等要职。在穆宗驾崩后,冯保更成为顾命大臣,手握重权。冯保不仅位高权重,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
5、冯保作为一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他颇识大体,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恶斗不断、内外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张居正政令所至,畅通无阻;全力以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6、明朝太监冯保,原名冯保,字永亭,号双林,出身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他的宦途始于嘉靖年间,后来在隆庆初年掌控了东厂和御马监,对万历皇帝的登基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曾在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大明政权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关于太监冯宝和太监冯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