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氧气的制备教学方案设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氧气的制备的教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制取氧气的步骤
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检查无误后,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加热,导管口放入水中 4。集气瓶装满水,待导管均匀放初气泡后,用排水集气收集氧气 5。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集气瓶,当导管口开始均匀地放出气泡时,将集气瓶缓慢插入水中,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待到集气瓶口有气泡持续逸出时,用玻璃片在水下盖好,然后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最后,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倒吸现象发生,从而保护实验器材。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表明气密性良好。 装入药品:用药匙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入研钵中研碎,然后装入试管,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单孔橡皮塞。
设计制取氧气和试验其性质的实验方案
B 加水加沙子都是为了使集气瓶受热均匀,防止集气瓶底被镁条等的灰烬弄炸裂 (1)不同,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可以控制气流,因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通过控制加入的过氧化氢量来控制。
分解后得到的混合物是KCl 和MnO2 KCl是易溶于水,而MnO2难溶于水。采用的分离方法: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得到KCl。(2)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氯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
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生成物的性质 反应物有 (1) :固体+固体= (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 :固体+液体=(例: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3) :液体+液体= (例: 。。
试题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装置Ⅰ适用于制备固+液反应,且不需加热的气体的制备。(2)甲同学:O 2 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氧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和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应采用排水法收集,所以该装置不能收集氧气和一氧化氮。
那是我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次校级公开课,课题是《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课前我对制取氧气的几个实验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试做,可是在演示双氧水分解制取氧这个实验时,学生一个出乎意料的提问让我的课堂出现了意外,我只能临时改变教学预设,顺着学生的思路向下走,没想到这竟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如果使用长颈漏斗,要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氧气沿长颈漏斗逸出。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注意事项:①反应容器口的导管应稍露出橡胶塞。②若用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其下端管口应伸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制得的氧气沿长颈漏斗逸出。
2、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连接装置:将实验所需的仪器按照正确的顺序连接起来。检查装置气密性:确保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防止氧气在制取过程中泄漏。装入二氧化锰: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向锥形瓶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
3、过程: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再倒入过氧化氢溶液;最后收集氧气。
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定性含义: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这是一个分解反应。2H2O2=MnO2=2H2O+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每2个双氧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教学设计
1、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有个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其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注意观察,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3、接着,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虽然很少,但在生活中却非常重要。教师演示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并通过实验展示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观察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倒入瓶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进一步验证了这些性质。
4、B.榨取果汁 工业上制取氧气 C.玉米酿成白酒 铁生锈 D.煤的燃烧 干冰升华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5、创设教学情境,组织讨论,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及反应药品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出示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 进行练习。→布置作业。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的实验怎么做
①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②等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时收集氧气的 ③水排空,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④移出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集气瓶中不能有气泡。导管口开始有的气泡是受热膨胀的空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停止实验 ①把导管移出水面;②熄灭酒精灯。
氧气的制作方法如下:实验室中有三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方法)。氧气,化学式O2,相对分子质量3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式:2KC103==(催化剂Mn02写在横线上方)2KC1+302(气体上升符号)优点:利用率高。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式:2KMn04==(反应条件:加热)K2Mn04+Mn02+02(气体上升符号)优点:不需要催化剂。
氧气的制备教学方案设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氧气的制备的教案、氧气的制备教学方案设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