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青百科

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总结)

今天给各位分享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总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求初三化学上全部实验的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实验原理,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为C+O2==CO2(条件是点燃)。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反应方程式为3Fe+2O2==Fe3O4(条件是高温)。将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一起罩在一个大烧杯里,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无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刺穿的部分出现类似血液的红色液体。科学原理:硫氰化钾与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反应方程式为:FeCl3 + 3KSCN → Fe(SCN)3(血红色)+ 3KCl。黄纸用于掩盖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喷水确保两种溶液能够在接触时反应。

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总结)-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点燃= Fe3O4,结论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Mg + O2 =点燃= 2MgO,结论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初三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现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4)原理及结论:①原理: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②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

实验的原理在于铜粉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2Cu + O2 → 2CuO。虽然使用手机可能导致显示压力时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个原理依然适用于实验操作。综上所述,通过确保注射器冷却、选择合适的铜粉量以及减少摩擦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和止水夹没加紧的性质不一样吗?不一样。

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总结)-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等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水平面上升约五分之一。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基本上就是说,氧气占空气的1/5。另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柱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压力变化,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步骤:首先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并关闭排气阀。

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总结)-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时,钟罩内充满白烟。 片刻后,白烟消失,钟罩内水面上升,约占钟罩体积的1/5。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这一结论与实验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氧气含量相吻合,从而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结论: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氧气约占1515。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点燃五氧化二磷。集气瓶内预先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并降低反应温度。

初三化学,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会...

1、确实有可能变大,若瓶内温度高,导致压强大于外界,这样会使气体从导管排出,等完全冷却,就会有更多水压入。

2、因为本来里面空气不冷却的话是热的,所以直接打开止水夹的确会吸进1/5体积的水,但是随着空气的冷却,热胀冷缩嘛,里面的压强又会慢慢减少,所以,还会往里面吸水。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装置中的温度较高,压强较大,进入的水就会减少,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就会偏低。

4、如果过早打开止水夹,反应还未停止,烧杯内的水回流到集气瓶内,不能准确的反应空气中的氧含量占空气的1/5,实验误差太大。试管冷却是表明反应已完全停止的一种客观反应,作为参考。这是化学实验的一个注意事项,如验证空气中氧的含量实验中,等红磷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5、影响:测量结果偏小。原因:实验结束后,如果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夹子,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瓶内气体会膨胀并部分逸出,导致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实验过程中未夹止水夹或止水夹未夹紧:影响:测得结果大于五分之一。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原理及结论:①原理: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②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氮气和氧气是最主要的成分。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而氧气占五分之一。具体来说,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在化学实验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百分含量通常采用燃烧法。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我们采用氧化铜作为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氧气的比例。然而,如果仅进行一次反应,由于反应可能不完全,导致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交替推动注射器,确保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充分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从而减小误差。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空气,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关于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和初三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总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