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动火作业甲烷浓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甲烷动火作业标准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窨井闪爆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 2、动火期间距动火点多少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
- 3、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高处、盲板抽堵、断路、设备检修等作业安全...
- 4、动火作业气体检测浓度多少为合格?
- 5、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五米
- 6、火炬爆炸停车应急预案?
窨井闪爆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窨井闪爆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一方面,是气体积聚。污水、垃圾等在窨井内发酵分解,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可燃气体。若窨井通风不良,这些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井内积聚,当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便可能引发闪爆。比如一些老旧城区的排水系统,因管道老化、破损,通风不畅,可燃气体容易积累。
2、窨井闪爆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一方面,燃气泄漏是常见因素。城市地下铺设着众多燃气管道,若管道因老化、破损等出现燃气泄漏,燃气会在窨井这类相对封闭空间不断积聚。当燃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遇到明火或静电等火源,就极易引发闪爆。
3、窨井闪爆原因多样。一方面是燃气泄漏。城市地下铺设大量燃气管道,若管道老化、受损或接口密封不严,燃气会泄漏到窨井中。燃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如未熄灭的烟头、电火花等,就可能引发闪爆。比如老旧小区因管道长期使用未及时维护,燃气泄漏到窨井引发闪爆事故。污水和垃圾排放也可能导致闪爆。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多少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
动火作业时,应在动火点周围设置禁火区域,具体要求如下: 距离动火点30米范围内,不应有可燃气体排放。 距离动火点15米范围内,不应有可燃液体排放。 在动火点正下方及10米范围内,不应进行可能产生火源、火花或高温表面的作业,如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
动火期间,距离动火点30米以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 动火期间,距离动火点15米以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 在动火点10米范围内以及动火点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在铁路沿线25米以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如果遇到装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应立即停止作业。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米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气体,15米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液体。10米范围内及动火点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和喷漆等交叉施工。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作业。动火即指在生产中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种的作业,动火作业所用的工具一般是指电焊、气焊(割)、喷灯、砂轮、电钻等。
动火期间,距离动火点30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 动火期间的定义 动火作业包括焊接、切割、钻孔、砂轮打磨、电弧加工等技术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产生明火或高温,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动火期间是火灾和爆炸的高风险期,需要严格控制。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能够与空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能量。因此,为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需要严格控制动火点周围的可燃气体排放。
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高处、盲板抽堵、断路、设备检修等作业安全...
法律分析:禁止无动火票动火;禁止无监护人动火;禁止安全措施不落实动火;禁止与动火票内容不符的动火。《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
法律分析: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涉及的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士作业、断路作业。
法律分析: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GB30871-2014应用范围一共有2条,那位只说了1条,剩下的1条我来补充。
动火作业气体检测浓度多少为合格?
动火分析合格标准如下: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超过0.5%。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超过0.2%。 对于爆炸下限大于10%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其含量不应超过1%。
当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大于4%时,检测合格的标准是浓度小于0.5%。 当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小于4%时,检测合格的标准是浓度小于0.2%。 氧含量的检测合格标准应在15%至25%之间。此外,带气和动火作业的管理制度规定了以下内容:- 目的:确保带气和动火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质量。
动火作业要求周围的可燃性气体含量在百分之1以下,而氢气亦为可燃性气体,故氢气浓度小于百分之1时才可以动火作业。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为其浓度大于百分之4时,检测合格指标为可燃性气体浓度小于百分之0.5。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为其浓度小于百分之4时,检测合格指标为可燃性气体浓度小于百分之0.2。
【答案】:D动火作业前,使用测爆仪检测时,被测气体或蒸汽的浓度应不大于其爆炸下限的20%。
动火分析的合格标准是基于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来确定的。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时,其浓度应小于1%;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且小于10%时,其浓度应小于等于0.5%;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浓度应小于等于0.2%。
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五米
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1999《氧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库内温度不得超过30℃,距离热源明火在10米以外。施工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不小于10米。易燃气体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易燃气体,是指在103kPa标准压力下,在与空气的混合物中按体积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与空气混合,不论燃烧下限值如何,可燃范围至少为12个百分点的气体。检漏:用肥皂水或仪器家提供的检漏水在所有的接口和减压阀处测试是否漏气。
可燃气体气瓶与助燃气体气瓶应相距不小于五米。储存易燃气体的气瓶应远离热源和明火,至少保持三米的距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和《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气瓶存放环境温度不应超过30℃,且应置于距离热源和明火十米以上的区域。
在一般使用场景中,通常要求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米。这是因为氧气是助燃气体,乙炔是易燃气体,两者一旦在一定条件下混合,遇到火源就可能引发剧烈燃烧甚至爆炸。保持5米的安全距离,能有效降低这种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易燃气体与明火距离不小于多少米如下: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大于5米。具体要求:施工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电焊机一次线(搭铁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焊把线)长度应小于30m。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
若二者距离过近,一旦其中一方发生泄漏等意外情况,很容易引发燃烧甚至爆炸等严重事故。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比如在焊接、切割等作业现场,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距离规定,确保氧气瓶和乙炔瓶分开摆放且间距不小于5米。
火炬爆炸停车应急预案?
1、系统应急预案1 为了提高医院内部的自防、自救能力,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火灾的特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扑救,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消防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灭火应急方案,请各科严格执行。
2、应急事故预案 发现小量泄漏(不会引起火灾、爆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可以在不影响供气的情况下将泄漏部位的来源气截断,并采取如下措施: 1)针对设备及管道法兰与法兰之间的泄漏,检查是否能通过紧固螺栓以阻止泄漏。 2)针对阀门泄漏,应立即紧固阀门上的密封处螺栓,以阻止泄漏。
3、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1操作人员培训记录;1开车前隐患排查与整改记录;1停车方案;1停车操作记录;操作记录;2生产装置泄压排放系统排放的危险物质处理;2排空系统及火炬管理情况;2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记录。
4、应急事故预案 发现小量泄漏(不会引起火灾、爆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可以在不影响供气的情况下将泄漏部位的来源气截断,并采取如下措施: 1)、针对设备及管道法兰与法兰之间的泄漏,检查是否能通过紧固螺栓以阻止泄漏。 2)、针对阀门泄漏,应立即紧固阀门上的密封处螺栓,以阻止泄漏。
关于动火作业甲烷浓度和甲烷动火作业标准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