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红外光谱基线不平的原因,以及红外光谱基线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红外光谱分析法是如何制备样品的?
1、对于粘稠树脂、油墨、塑料或橡胶等非粉末样品,可通过萃取去除增塑剂或采用低温研磨预先制备粉末。对于不溶于一般溶剂的热固性树脂,可采用小试管裂解法。裂解温度通常在500-800摄氏度之间,裂解产物涂在氯化钠晶片上直接进行光谱扫描。卤化物晶体涂片法 涂片法适用于液体试样的红外光谱分析。
2、具体操作方法是, 用小挫或剪刀将样品制成小块或粉末,放入干净的小试管内( 有一定弯度的试管) ,在煤气灯或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底部,裂解气冷凝在管壁上,成液体状,用小铲刮出,涂在氯化钠晶片上进行扫描。有时裂解液较少,不易刮下,此时可滴入少量丙酮,将丙酮溶液涂在氯化钠晶片上,吹干丙酮后进行扫描。
3、红外光谱鉴别法试样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压片法、熔融法、薄膜法及溶液法。首先,压片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试样制备方法。它通常是将1至2毫克的试样与200毫克的纯KBr研细均匀,置于模具中,用10^7帕压力在油压机上压成透明薄片,即可用于测定。
4、如有合适的溶剂,也可选用溶液制样法,但需注意溶剂对吸收的干扰及制样过程的复杂性。其次,实验目的也是选择制样方法的关键。例如,在红外光谱实验中,希望获得碳氢信息时,不能选择石蜡油糊状法。若样品中存在羟基(有水峰),不宜采用压片法。
一文了解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
FT-IR,全称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用于研究化学和物理领域的分子结构。它通过检测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提供关于化合物内部键合和官能团的信息。在科学研究中,例如对合成的液晶化合物(例句1)进行变温FT-IR光谱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其随温度变化的性质。
“FTIR”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英语缩写,代表“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中文译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这个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通过稀溶液黏度法、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来表征胶原与壳聚糖的结合。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简介FT-IR简介目1234录仪器构造和原理红外样品常用制备方法红外光谱的应用实例与图谱分析FT-IR简介仪器的构造和原理定义:中红外光为波长5-25um(或4800-400/cm)的辐射光,它照射到样品后,可以被吸收、透射、反射、散射或激发荧光(即拉曼效应)。
环氧树脂种类多样,具有附着力强、可塑性高、耐腐蚀性、电绝缘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尺寸稳定性优异、介电性能突出、易于加工且成本低等特点。因此,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和5G通讯等领域。
影响红外光谱测试的因素有哪些?
如供试品为盐酸盐,因考虑到在压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离子交换现象,标准规定用氯化钾(也同溴化钾一样预处理后使用)代替溴化钾进行压片,但也可比较氯化钾压片和溴化钾压片后测得的光谱,如二者没有区别,则可使用溴化钾进行压片。
温度、浓度、溶剂、样品状态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红外光谱解析的三要素帮助我们理解了振动自由度、红外光谱峰的类型以及影响峰位的因素。
样品量的控制也对谱图有重要影响。在红外光谱实验中,固体粉末样品不能直接压片,必须用稀释剂稀释、研磨后才能压片。稀释剂溴化钾与样品的比例非常重要,样品太少不行,样品太多则信息太丰富而特征峰不突出,造成分析困难或吸收峰成平顶。此外,分子外和分子内因素也会影响吸收谱带。
下面我们以美国红外测量公司(Inframetrics)生产的PM290型红外热像仪为例,来说明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如何做到精确测量。
但可通过红外窗口测温。红外测温仪不用于光亮的或抛光的金属表面的测温(不锈钢、铝等)。强光背景里目标的测量 若被测目标有较亮背景光(特别是受太阳光或强灯直射),则测量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因此可用物遮挡直射目标的强光以消除背景光干扰。
关于红外光谱基线不平的原因和红外光谱基线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