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蜡烛燃烧氧气含量回升的原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蜡烛燃烧氧气浓度变化原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蜡烛燃烧过程中o2浓度为什么突然变大,co2浓度突然变小
- 2、蜡烛燃烧时氧气浓度为什么先减小后增大?
- 3、蜡烛和氧气的关系?
- 4、地理:蜡烛燃烧时火苗会出现什么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运用什么原理?_百度...
- 5、熄灭蜡烛自动上升的水面通俗易懂的解释是什
- 6、...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蜡烛燃烧过程中o2浓度为什么突然变大,co2浓度突然变小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没有氧气,则燃烧无法进行,当氧气耗尽时蜡烛就会熄灭;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其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密度小,会聚集在容器的上方,使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
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烧杯的上方,使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松节油浸入水槽的冰水中时,温度降低到了松节油的着火点以下,所以松节油熄灭。
蜡烛燃烧时,正二十二烷和硬脂酸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2H46 + 67O2→44CO2 + 46H2O和C17H35COOH + 26O2→18CO2 + 18H2O。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蜡烛燃烧后变短是蜡烛燃烧后生成了CO2和水,还有少量的灰烬,CO2和水蒸汽都扩散到空气中,所以蜡烛燃烧后变短。蜡烛燃烧时,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学表达式:C25H52+O2→(点燃)CO2+H2O。在氧气瓶中燃烧现象为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
蜡烛燃烧时氧气浓度为什么先减小后增大?
1、蜡烛燃烧时,要消耗氧气,所以氧气浓度越来越小,不可能先小后增大。
2、答案:长的先灭。原因如下: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虽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但是由于燃烧,玻璃罩内温度高,二氧化碳气体会因为温度高而上升,聚集在玻璃罩的上部。玻璃罩内由下向上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空气含量逐渐减小,因此长的蜡烛会因为接触的二氧化碳更多而先熄灭。
3、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放出了大量的热,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由于消耗了氧气,温度降低到室温时,瓶内压强减小。红磷特点:外观与性状: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无臭,具有金属光泽,在暗处不发磷光,无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以及乙醇等有机溶剂。
4、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但是由于燃烧,玻璃罩内温度高,二氧化碳气体会因为温度高而上升,聚集在玻璃罩的上部。玻璃罩内由下向上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空气含量逐渐减小,因此长蜡烛会因为接触的二氧化碳更多而先熄灭。
5、高的先熄灭,因为由于燃烧产生的CO2温度高,密度反而变得小了,所以上升到杯子上部,使较高的那根蜡烛先熄灭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自己动手实验一下。因为两支蜡烛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高的蜡烛和矮的蜡烛产生的二氧化碳此时的温度较高所以即使密度比空气大也都会暂时飘在上方。
蜡烛和氧气的关系?
1、在氧气中燃烧:蜡烛需要氧气来燃烧,因此在纯氧气中,蜡烛能够更旺地燃烧。这是因为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品,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旺盛。 在空气中燃烧:蜡烛在空气中也能燃烧,但相比纯氧气环境,其燃烧程度可能不如在氧气中那么旺。
2、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原因也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粗蜡烛的燃烧时间较短,细蜡烛的燃烧时间较长。原因是粗蜡烛的烛芯较粗,火焰较大,消耗氧气更快。实验还发现,大烧杯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小烧杯中的长,因为大烧杯中的氧气量较多。
3、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水+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时,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学表达式:C25H52+O2→(点燃)CO2+H2O。在氧气瓶中燃烧现象为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用石蜡制成,可燃烧发出光亮。
4、蜡烛燃烧时,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释放会导致人体缺氧,产生头晕、胸闷等症状。但几支蜡烛在密封空间内燃烧,消耗的氧气量有限,不会导致致命的缺氧情况。因此,长时间待在这种环境中,人体可能会感到不适,但不会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地理:蜡烛燃烧时火苗会出现什么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运用什么原理?_百度...
1、火焰跳动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会出现不断跳动的现象。 影响因素:这种跳动剧烈程度受环境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影响。 空气受热膨胀:燃烧过程中,火苗附近的空气被加热并膨胀,导致密度减小。 热空气上升:受热的空气上升,使得火苗周围的压强降低。
2、解释一哈:蜡烛燃烧的剧烈程度与环境温度和氧气含量有关。燃烧使得火苗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从而使这部分空气上升,火焰附近的空气压强减小,四周的冷空气补充进来,使局部温度降低,此时火焰收缩;同时,补充进来的空气含氧量较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燃烧会变得更加剧烈,火焰扩张。
3、答案与空气对流有关。在燃烧过程中,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一种从底部向顶部的流动。这种流动使得较长蜡烛底部的空气更快地被加热和上升,从而减少了底部的氧气供应,导致燃烧速度变慢。反之,较短蜡烛底部的氧气供应相对充足,燃烧速度较快。因此,较短蜡烛先燃烧完毕,长蜡烛后熄灭。
4、外焰的温度最高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温度高,不全等于最明亮。在中层的还原焰里面,有大量的没有燃烧的碳微粒,在高温下,发出明亮的光,这才是蜡烛的火苗中最明亮的部分。蜡烛火焰分内外焰,外焰温度高,更亮,呈黄亮,内焰温度低,更暗,呈蓝色,外层亮,内层暗,因为内层温度低,是可以用手摸的。
熄灭蜡烛自动上升的水面通俗易懂的解释是什
这一现象的解释不难理解。蜡烛的燃烧消耗了杯内的氧气,使得杯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降低。根据帕斯卡原理,杯内气体的压强必须减小以适应外部气体压强。因此,水面上升,以补充杯内气体体积的减少,从而达到内外气压平衡。上升的高度与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紧密相关。
水面之所以升高是因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氧气的消耗量大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所以水升。还有就是气压要比杯子外面的气压低,根据气压平衡原理,杯子里水面只有上升才能达到与外界气压平衡。该实验往盘子里倒一些水,往水里加几滴色素,将蜡烛点燃,放在盘子中央。
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瓶子里的氧气,当氧气消耗完了,蜡烛由于缺氧而熄灭。由于瓶子里氧气消耗了,瓶子里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而进入瓶子中,这样,瓶中的水位就上升了。
水面上升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时消耗了氧气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氧气的消耗量大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导致水中的气体减少,从而使水面上升。 实验中,将蜡烛点燃后放在盘子中央,然后将玻璃杯垂直扣在蜡烛上,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因为气压平衡原理,所以水面会升到。杯子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燃烧一会儿后会熄灭,杯子的水面会升高,因为蜡烛在杯子里燃烧直至杯子里面的氧气耗尽,因此杯子里面的气体变少,气压要比杯子外面的气压低,根据气压平衡原理,杯子里水面只有上升才能达到与外界气压平衡。上升的高度大约就是氧气在空气的含量。
...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1、B从图中可看出燃烧停止时装置内仍含有体积分数为15. 96%的氧气,所以此项正确。C该装置是密闭容器,在反应过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此项错误。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应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物。此项错误。
2、B 试题分析:由图中的信息可知,蜡烛燃烧前氧气的质量分数大约为19%,故A错误;当氧气的浓度小于16%蜡烛熄灭,所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错误;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氧气的质量分数大约为16%,故D错误。
3、BC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A.蜡烛燃烧前瓶内氧气只占约19%,此项错误。B.当氧气浓度小于约16%时,蜡烛熄灭。此项正确。C.过程中集气瓶密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此项正确。D.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二氧化碳气体外,还应有未反应的氮气、未完全反应的氧气。此项错误。
蜡烛燃烧氧气含量回升的原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蜡烛燃烧氧气浓度变化原因、蜡烛燃烧氧气含量回升的原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