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青百科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今天给各位分享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集锦6篇)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1)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重点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书中提供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及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书中重点讲解高锰酸钾制氧,日常习惯也多使用此法。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则未作为重点,仅通过实验展示其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氧气,引出催化剂概念。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书本重点讲解了高锰酸钾制氧,学生对此较为熟悉。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虽然未作为重点,但在实验中说明了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并由此引入了催化剂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处理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将教师演示改为学生上台合作演示,加强操作指导,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为后续实验探究做好准备。通过分析对比,引导学生形成分解反应的概念,并与化合反应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分类学习能力。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按部就班的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只能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其实他们很想看到炸裂的现象过程。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时间,不妨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

九年级人教版氧气的制取有哪些知识点?

收: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或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收集氧气。

氧气的制作方法如下:实验室中有三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方法)。氧气,化学式O2,相对分子质量3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氧气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取的 二氧化碳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的 氧气、二氧化碳都是可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很大。

深度冷冻法制取氧气的方法的工作原理是使空气在低温下由于液化点不同而分离。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初中化学中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很多,我就举常用的吧!如果还需要的话,自己翻翻书,你也可以找到的。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的实验怎么做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此时,只需稍稍加热氯酸钾便能放出氧气。因为只是稍稍加热,所以这个反应中不会像高锰酸钾那样的将产生粉末吹入导管,因此无需加棉花。这个实验中试管口应稍稍向下倾斜。

初三化学三个制氧方程式如下: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条件:MnO加热)。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加热)。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H2O=2H2O+O2↑(条件:二氧化锰)。

①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②等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时收集氧气的 ③水排空,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④移出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集气瓶中不能有气泡。导管口开始有的气泡是受热膨胀的空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停止实验 ①把导管移出水面;②熄灭酒精灯。

化学制作氧气步骤

制氧气的三种方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离液态空气法:此过程主要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出氧气,化学方程式为N2 + O2 = 空气。这是一种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加热高锰酸钾法:KMnO4受热分解后产生氧气,同时产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制氧的三种方法化学方程式如下:氧气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H2 + O2→2H2O 氢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会产生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双氧水(过氧化氢)通过二氧化锰催化生成氧气:2H2O2=MnO2=2H2O+O2↑。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次锰酸钾,水和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化学方程式如下: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条件:MnO加热)。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加热)。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H2O=2H2O+O2↑(条件:二氧化锰)。步骤:在500mL烧杯中加入约300mL水。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1、实验室制法:主要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催化剂二氧化锰能有效提升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图示有助于理解,氧气的收集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时,排水法看气泡,排空气法则需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步骤包括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试管、加热、收集气体、撤去导管和熄灭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其中H2O2表示过氧化氢,H2O表示水,O2表示氧气。此反应中生成的氧气质量为0.8g,这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在进行此反应时,需要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3、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汇编: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常温时1L水中能溶解30mL氧气,支持水中生物的呼吸。 化学性质:氧气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氧气的用途 潜水、登山等供呼吸,利用其缓慢氧化的性质。

4、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氧气知识 氧气是空气主要成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加热高锰酸钾可制取氧气。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分别如下: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置:采用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方法:用排水法收集。化学原理:$2 KClO_3overset{Delta}{=} 2 KCl + 3 O_2 uparrow$加热高锰酸钾:装置:同样采用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方法:同样可用排水法收集。

6、制取氧气的知识点(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状态下密度稍大于空气。常温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0毫升氧气,水中生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氧气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氧气的用途广泛,用于潜水、登山时提供呼吸,太空行走也需氧气供氧呼吸。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